企业融资方式,企业融资计划书_10万元如何存定期最划算,南山区贷款贴息

一、融资概念

企业融资也称公司融资,指由现有企业筹集资金并完成项目的投资建设,在项目建成前或建设完成后,不出现新的独立法人。企业融资是以企业资产、权益和预期收益为基础,筹集项目建设、营运及业务拓展所需特定资金的行为过程。企业的经营与发展,是一个融资、发展、再融资、再发展的循环过程。

二、融资动因

企业(公司)或其他经济组织开展融资活动,其主要目的包括但不限于:

(一)公司新设或重组

任何公司或其他经济组织的设立以资金准备为前提。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需要有必要的资金支撑,需要筹集资本金和运营资金,进行公司设立、登记、计划和开展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如果企业自有资金不足,就需要对外融资和筹资。

(二)持续经营

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包括支付职工工资,对外采购和营销等都需要必要的经费。同时,企业发展需要资金的持续投入。在企业自有资金短缺时,融资行为有可能发生。

(三)偿还债务

企业为了实现杠杆收益进行负债经营。当债务到期时,企业必须通过一定的方式筹集资金,满足偿还到期债务的需要。

(四)调整资本结构

资本结构指企业各种资本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当资本结构不合理时,企业可以通过筹集资金,调整资本结构,使其趋于合理。

(五)提高市场竞争力

企业为适应外部环境变化,提高研发与营销能力或采购原材料等,导致资金占用增加,资金缺口增加,就需要对外融资。

(六)获得低成本或长期可用资金

企业为了降低融资成本,增加无息或低息资金,筹措长期可用资金,从而对外融资。例如,企业对员工进行内部股权集资,对外部投资人进行股权融资,通过主板、创业板或新三板上市融资。

三、融资演变

(一)全球企业融资模式的演变

1.美国融资模式

美国建国初期,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将外贸和银行看作筹资的主要渠道,通过授予公司特许权的形式,将设立公司特许权集中于贸易和银行等优先发展的部门。19世纪20年代,为促进产业部门的发展,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取消了设立公司和银行的特许权认可。银行贷款成为这时期美国企业的主要融资方式。“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了电力、钢铁等产业部门和大型现代公司。美国单一银行制导致银行规模小,单个银行难以满足现代大型公司的资金需水;当时没有中央银行,各州银行间利率差别大,造成了市场分割,阻碍了资金流动。全国性经营的大型公司必须同时向许多家银行借款满足资金需求,小型企业主要通过银行贷款获取资金,大型企业主要通过发行公司债券,并由银行组成辛迪加承销认购。

20世纪50年代开始公开发行股票和债券融资,私募发行的比重下降。1967—1970年,机构投资者通过风险资本的形式持有小的企业。20世纪60年代开始,兼并、经理层激励补偿等成为新的融资渠道。此后,发行基金、债券、股票等成为新的融资模式。

2.英国融资模式

英国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体系的最明显特征是以信用担保为主,直接贷款支持为辅。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政府通过提供担保降低银行对中小企业放款的风险,提高银行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积极性。英国为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是商业银行,政府也为中小企业提供政策性贷款、担保等项目。为更好地服务中小企业融资,英国政府成立专门投资于中小企业的金融公司,对中小企业提供长期信贷支持。英国政府各部门及主要银行等机构,设立了各项资助中小企业发展的专项优惠贷款。英国政府还为中小企业提供其他商业融资计划,如设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方案、地区风险资本基金、英国高科技基金、凤凰基金等。

3.德国融资模式

德国联邦和州政府、开发性金融机构德国复兴信贷银行(KFW)和州担保银行、商业银行(储蓄银行集团、合作银行等)、工商协会和担保银行等是德国中小企业社会化融资体系的主要参与主体。这些主体相互合作,形成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中小企业社会化融资体系。政府在中小企业社会化融资体系中主要提供政策支持,政府控制的开发性金融机构KFW、担保银行等是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的核心,储蓄银行与合作银行是直接与中小企业合作的主要商业银行,这些银行网点密集、贴近客户,直接面向中小企业提供零售融资服务,是中小企业的主控银行,覆盖全国的工商协会对中小企业发挥了扶持和中介作用。所有德国境内企业(手工业者、自由职业者及农业加工业者除外)必须加入德国工商协会。

(二)我国企业融资模式的演变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国有企业融资主要依赖财政拨款。20世纪70—80年代实行“拨改贷”,国企资金逐步改为银行贷款。后来,国家将“拨改贷”改为全额信贷,并减少财政拨款,开始探索信托、融资租赁、发行股票等融资模式,银行贷款是企业的主要融资方式。

21世纪以来,股票市场开始成长,债券、基金、信托等融资比例有所增加,银行贷款占比下降,但是,银行贷款仍然占绝大部分。

1.企业内融资模式

2.财政融资模式

财政融资是寻求来自政府对中小企业的财政性扶持。财政资金无偿、期限长,能体现国家产业政策导向,起到榜样和示范作用。财政融资有两种方式:一是财政直接拨入资金;二是企业少缴或延期缴纳税金或管理费。我国自1986年实施“拨改贷”以来,财政直接投入资本金的形式取消,财政融资模式的主要实现形式为贷款财政贴息、出口退税及技术改造专项资金补贴,财政融资模式只能作为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的有益补充。

3.银行融资模式

银行融资模式指企业向商业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借贷获取资金的模式。银行贷款指企业为满足生产经营需要,同银行等金融机构签订借款协议,借入一定额度资金,在约定期限内偿还本金并支付利息的融资方式。银行贷款是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在我国,银行贷款划分为信用贷款担保贷款。当前,商业银行的信用贷款主要投向国有企业及大型企业,中小企业通过自身信用融资相对困难。中小企业规模较小,缺少抵押品,缺少提供担保的中介机构,对外融资非常困难。

4.商业融资模式

商业融资模式指资金短缺企业向关联企业通过交易合同或商业信用获得资金的融资方式。商业信用指中小企业与关联企业在商品交易过程中,通过延期支付货款或延期交货而形成的借贷关系,是企业之间的一种直接信用关系。商业信用可以缓解中小企业流动资金不足,促进产品销售以及原材料采购,保证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商业信用本质上属于关系型融资,关联型企业相互了解对方的经营现状和信用,业务上的长期往来关系形成一种类似于抵押的机制。

5.证券融资模式

证券指有价证券,是表示财产所有权的凭证。广义的证券分为货币证券和资本证券两类。货币证券包括支票、本票、汇票等。狭义的证券仅为可交易资本证券。资本证券包括债券和股票两类,是指能给持券人带来一定收益的凭证。

证券融资模式指资金需求者向资金供给者以发行股票和债券等证券的形式获取资金的方式。企业通过发行股票筹集的资金,在性质上属于企业自有资本。按我国现行相关会计制度,它属于企业实收资本和所有者权益。

6.基金融资模式

21世纪以来,我国企业开始尝试发行各类基金进行融资。同时,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力度加大,各种衍生产品逐步出现,融资模式开始多元化。

四、融资分类

(一)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

1.直接融资

直接融资指资金供给方与资金需求方通过一定的金融工具直接形成债权债务天系的金融行为。在直接融资中,金融媒介的作用是帮助资金供给方与资金需求方形成债权债务关系。在该过程中,金融媒介不与资金供给方或者资金需求方形成债权债务关系。直接融资的工具包括:商业票据、直接借贷凭证、股票和债券等。直接融资方式包括:基金、股票、银行承兑汇票、直存款、大额抵押存款、银行信用证、委托贷款、直通款、对冲基金等。直接融资具有直接性、分散性、部分不可逆性、信用差异性、自主性等特点。

直接融资的优点:资金双方联系密切,资金流动迅速,成本较低,受法律限制少,收益较大等。

直接融资的缺点:利率、期限等限制较多,流动性和变现能力低,资金供给方风险和责任较大等。

2.间接融资

间接融资指资金供给方与资金需求方通过金融中介机构间接实现资金融通的行为。在间接融资中,资金的供求双方不直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由金融中介机构分别与资金供求双方形成各自独立的债权债务关系。对资金供给方来说,中介机构是债务人;对资金需求方来说,中介机构是债权人。间接融资的工具包括:存单、银行信贷、委托贷款、融资租赁等。间接融资方式包括银行信用和商业信用。

间接融资的主要特点:间接性、相对集中性、信誉差异小、全部具有可逆性、融资主动权在金融中介手中等。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主要区别:融资过程中资金的需求方与资金的供给方是否直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直接融资活动时间上早于间接融资出现。

(二)保持距离型融资和关系型融资

在欧美、日本等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或地区,企业的融资模式主要包括:一是以美国、德国等为代表的证券市场占主导地位的保持距离型融资模式。这种模式下,银行与企业的关系相对松散;企业融资游离于商业银行体系之外,银行对企业的约束主要依靠退出机制予以实现。这类融资模式适合资本市场发达、建立了高度竞争的商业银行体系的国家和地区,这种模式下企业同时利用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两条渠道。证券市场是企业获得外部长期资金的主要渠道。企业通过发行债券和股票从资本市场筹措资金。对企业经营者的约束主要来自市场,包括股票市场、商品市场和经理市场等。股票市场约束的具体体现:其一是股东基于上市企业业绩优劣的“用脚投票”的约束;其二是企业经营不善导致的股票市场“接管”风险。通过经理人制衡机制,实现有效经营。

二是以日本为代表的关系型融资模式。在这种融资模式下,银行与企业关系密切,企业通常与一家银行建立长期稳定的交易关系,从这家银行获得资金支持和业务指导,银行通过对企业产权的适度集中,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实施有效的直接控制。日本的主银行制度包括:银行和企业订立关系型契约;银行之间形成特殊关系;金融监管当局采取特别的管制措施,如市场准入管制、金融约束、存款提保等。主银行是借款企业的主要贷款者或融资银团的组织者,也是借款企业的主要持股者。主银行与特定企业的关系是:在盈利良好的条件下,银行不对企业经营实施直接控制;当企业经营状况恶化时,主银行召开股东大会或董事会更换企业的最高领导层,推动调整方案等。

(三)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

股权融资指资金不通过金融中介机构,借助股票等载体直接从资金盈余部门或个人流向资金短缺部门或企业,资金供给方作为所有者享有对企业的控制权的融资模式。这种融资模式基本特征是:长期性、不可逆性、无负担性。

债权融资指企业通过举债筹措资金,资金供给方作为债权人享有到期收回借款本息的融资模式。这种融资模式的基本特征是:短期性、可逆性、负担性。

(四) 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

1.内源融资

内源融资的基本特征:

(2)融资成本低。公司外部融资,如股票、债券等需要支付券商费用、会计师费用、律师费用等。利用未分配利润无须支付这些费用。

(3)不会稀释原有股东的每股收益和控制权。未分配利润融资增加的权益资本不会稀释原有股东每股收益和控制权,同时可以增加公司的净资产,支持公司扩大其他方式的融资。

(4)使股东获得税收优惠。如果公司将税后利润全部分配给股东,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少发股利可能引发公司股价上涨,股东可出售部分股票代替其股利收入,所缴纳的资本利得税低于个人所得税。

内源融资的主要缺点:

(1)内部融资受公司盈利能力及积累的影响,融资规模受到较大制约,不可能进行大规模融资。

(2)分配股利的比例受到某些股东限制,股东可能从自身利益考虑,要求股利支付比率维持在一定水平。

(3)股利支付过少不利于吸引股利偏好型的机构投资者,减少对公司投资的吸引力。

(4)股利过少,可能影响今后的外部融资。股利支付少,说明公司盈利能力可能较差,公司现金较为紧张,不符合外部融资的条件。

2.外源融资

外源融资是政府或公司从外部其他经济主体筹措资金的模式,包括发行股票、公司债券、银行借款、商业信用融资和金融租赁等。

五、融资原则

企业融资的基本原则:

1.收益与风险匹配。企业的融资渠道、贷款规模、成本利率等与可能实现的收益相适应,不能超过特定项目预算的实际收益而进行高成本的盲目融资。

2.量力而行。要根据企业的经营需要,研究行业和产业趋势,谨慎地进行融资,尽可能避免过度融资,导致企业经营风险或出现融资归还困难。

3.融资成本低。在同等条件下,尽可能选择低成本的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支出,提高经营效益。

5.融资期限适宜。融资期限的确立与企业资金需要保持一致性,避免融资期限过长或过短,导致资金成本过高或者还款计划难以实施。

6.保持企业控制权。在一般情况下,尽可能通过债券融资、少量股权融资等模式解决资金需求困难,避免企业融资中出现过多的约束条款或者过大的股权让渡,使得企业经营计划不能得到执行或管理权失控。

7.选择最佳融资方式。不同的融资方式对于企业经营有不同的影响。企业应结合自己的业务和发展特点,选择最适合的融资方式和途径,最大限度地满足项目和企业发展需要。

8.把握最佳融资机会。融资的时间、地点、对象、条件和所在行业等对于融资成功影响很大,企业要善于把握融资的时间节点,避免资金链断裂或在市场出现成本激增时,被迫融资或无法融资。

六、融资关键控制点

融资需要专业技巧、实施策略和关键点识别,其关键控制点如下:

(一)融资需求分析与客观评估

企业融资是基于实际需求和现有财务状况、具体项目等基础上的。在进行融资需求分析时,要客观、公正,避免融资需求预测的偏差和决策失误。

(二)选择适当的融资渠道与方法

(三)确定适度的融资规模与期限

融资规模和期限应该与项目、政府、企业需求相匹配,才能实现预期的经营或建设目标。

(四)确定合理的融资种类与资金结构

需要什么样的融资,各类融资的比例和构成如何,是融资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五)进行融资准备与适度的包装

特定建设项目或政府、园区、企业等向外部投资人推荐,需要进行必要的资料梳理、财务预测、项目介绍以及风险说明,让投资人了解和认可政府、园区或企业项目,才能获得必要的资金支持,因此,需要一定的专业包装和策划。

(六)冷静进行融资沟通与谈判

融资的渠道和影响因素很多,在融资谈判过程中,需要融资人与投资机构进行信息沟通、价格商谈和博弈等,需要专业人员参与,必要的技巧和智慧。因为,一旦融资协议签订,就会丧失其他的融资可能,并且需要执行已经签订的融资协议。任何对融资方不利的约束条件和成本价格,都可能造成特定项目或融资方的工作被动,因此,需要冷静和有策略地展开融资谈判。

(七)细致组织融资过程与管理

融资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和专业活动,需要专业团队参加,事前精心准备,需要各方面的设计和交流,需要进行跟踪和过程管理。

(八)敏锐控制融资风险与过程

整个融资过程和推介的特定项目都包含诸多风险,需要对项目风险和融资过程风险等进行预判、分析、管理和控制,避免不必要的融资风险和项目实施风险。

七、融资理论

(一)MM理论

1958年,美国学者莫迪利安尼和米勒在《美国经济评论》杂志上发表论文“资本成本、公司财务与投资理论”,此理论被命名为MM理论。MM理论通过严格的数学推导,证明了在一定条件下,企业的价值与所采取的融资方式——发行债券或发行股票无关。该文考察了企业资本与企业市场价值的关系,提出在完善的市场中,企业选择怎样的融资方式均不会影响企业的市场价值。MM理论明确地宣告融资结构与企业价值无关。

(二)平衡理论

梅耶斯、斯科特的平衡理论认为,制约企业无限追求免税优惠或负债最大值的关键因素是:由于债务上升形成的企业风险和费用。企业债务增加会使企业陷入财务危机甚至破产。随着企业债务增加而升高的风险和费用会增加额外成本,降低其市场价值。企业最佳融资结构是在负债价值最大化和债务上升所带来的财务危机成本之间选择适合点。适度的负债可以增大企业的价值,并且使企业有充足的资金进行规模扩张与产业结构调整。根据权衡理论,负债企业价值等于无负债企业价值加上节税利益,减去预期财务拮据成本的现值。后权衡理论的代表人物是迪安吉罗(Diamond,1984)、梅耶斯(Mayers,1984)等,他们将负债成本从破产成本扩展到代理成本、财务困境成本和非负债税收利益损失等,将税收收益从原来讨论的负债收益引申到非负债税收收益方面,实际上扩大了成本和收益所包括的内容,把企业融资看成是在税收收益和各类负债成本之间的权衡。

(三)控制权理论

控制权理论的基础是:企业融资结构在决定企业收入支出分配的同时,也决定了企业控制权的分配。属于该理论学派的“哈里斯—雷斯夫”模型主要探讨股东与管理者之间利益冲突引发的代理成本问题,得到如下结论:管理者在通常情况下不会从股东的最大利益出发,因此必须加以监督和戒律,债务可以作为惩戒工具。债务可以让股东享有法律上的权利,强制管理者提供有关企业信息,使股东通过信息分析决定继续经营还是清偿。

(四) 麦克米伦缺口理论

20世纪30年代初,英国议员麦克米伦(MaCmillan)提出“麦克米伦缺口”(MaCmillan Gap)。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资金缺口,对资本和债务需求高于金融体系愿意提供的数额。麦克米伦发现,在英国金融制度中,中小企业与金融市场之间横亘着难以逾越的鸿沟,当企业需要的外源性资本的规模低于25万英镑(约合400万英镑现值)时,很难在资本市场融到资。

(五)不对称信息理论

1977年罗斯(Ross)在《贝尔经济学学刊》发表“财务结构的确定:激励信号方法”一文,提出公司资本结构的信号理论。1984年梅耶斯(Mayers)和迈基鲁夫(Majluf)在《财务经济学刊》发表“企业有信息而投资者没有信息时的投资和融资决策”一文,提出资本结构的排序假说,这两篇论文构建了不对称信息理论。

(六)长期互动假说

长期互动假说认为,中小金融机构一般是地区性的,与地方中小企业长期合作,互相了解,降低了信息不对称风险,愿意提供服务。大型金融机构缺乏此优势,出于规避信贷风险考虑,更偏于向大型企业贷款,不愿意为信息不对称的中小企业提供贷款。该假说认为,中小金融机构的建立有助于解决融资难问题。

(七)S—W模型

该模型假定在银行和借款人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即借款人知道项目的具体风险,银行只能了解借款人集体风险,此时如果银行采用增加利息的方法,将面临逆向选择问题,导致市场失灵。解决该问题的方法是对企业实行信贷配给。由于中小企业存在比大企业更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银行更倾向于对中小企业实行信贷配给,从而减少对中小企业的资金供给。

八、融资误区

归纳来看,企业融资的主要误区包括但不限于:

1.强调过度包装,忽视财务信息的可靠性

融资过程中必要的包装是一项重要工作,但是包装要有专业性且适度,不能出现明显的财务水分和信息虚假,否则,可能导致投资人不信任,影响融资甚至导致融资谈判失败。

2.缺乏长期规划,临时抱佛脚

融资计划应该和公司战略、生产计划等结合,并且纳入财务预算。同时,优秀的企业家善于建立紧密的银行、投资公司、基金公司等战略伙伴关系,平时注意维护,才能以较快的速度和较低的价格获得政府项目开发和企业发展需要的资金。

3.融资视野狭窄,眼球只盯住银行贷款

各种融资模式有特殊的融资条件和优缺点。比如,银行贷款存在时间短,标准高、需要抵押担保,选择客户的范围窄等缺陷。发债等融资模式更适合期限长、利率低的政府项目建设,处在成长期的“轻资产”行业和高科技企业更适合股权投资、风险投资等融资模式。

4.偏爱盲目扩张,忽视规范管理

部分企业在发展中,将主要精力放在规模扩张方面,不注重政策研究、技术研发和经营管理,容易出现重大问题和风险,影响了企业生产和重点项目建设。

6.高估融资难度,融资渠道单一

企业在融资过程中,由于渠道、理念和专业知识的不足,对融资存在畏难情绪,并且渠道单一,往往融资推进不顺,或者融资成本过高,给后续开发和项目建设带来了负面影响。

7.思想相对保守,忽视融资外脑

融资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员的持续辅导,多元的融资通道需要专业机构的战略合作。如果过于保守,不利于低成本融资和高效地使用资金。

九、案例点评

银行贷款的秘密

银行贷款是企业实现间接融资的重要手段,也是企业重点争取的融资渠道。了解并针对商业银行贷款审查与审批流程,设计、包装和进行商务谈判,是企业提高自身对金融的掌握和使用的基本功。

第一,了解什么是商业银行。

第二,了解商业银行信贷流程涉及的主要部门。

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基本流程,涉及的主要部门一般有:前台业务部门、授信审批部门、信贷管理部门、法律事务部门、运行管理部门等。

其中,前台业务部门主要负责信贷业务的调查、具体业务办理、客户贷后管理;授信审批部门主要负责信贷业务的审查审批、业务办理前提条件核准;信贷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信贷资产质量分类、信贷业务监督检查;法律事务部门主要负责信贷业务的法律审查;运行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业务办理与收回的账务处理、相关抵质押权证的保管。

第三,了解商业银行的客户流程设计原则。

商业银行对客户的基本分类和申请贷款机构在某家商业银行的客户定位与信用度,决定和影响了申请人申请资金获得审批的难度和最终效果。

商业银行对客户的一般分类原则如下。

(1)客户分层营销与管理原则。不同规模的客户都有基本的内部客户分类,分别由总行、一级分行、二级分行、支行作为牵头营销行,由牵头营销行确定业务受理行,减少业务办理层级,提高办理效率。如果申请机构属于优质客户的基本类别,获得贷款的难度将会降低,否则,就会增加。

(2)垂直管理原则。一级分行的授信审批部及信贷管理部对下实行垂直管理。如果申请贷款机构的申请额度超过规定范围,基层行可能要提报上一级银行进行审批和授权。

(3)风险集中控制原则。客户评级、授信和具体信贷业务审查审批集中到总行授信业务部、信用审批部和一级分行授信审批部门,信贷业务监督检查集中到总行信贷管理部和一级分行信贷管理部门,实现信贷风险的集中控制。

(4)一条龙审批原则。业务受理行或业务发起行的前台业务部门完成尽职调查,形成调查报告后,逐级提报审批。这是贷款申请机构需要了解的,银行也需要申请资金单位配合做好有关申报工作。

(5)业务双签原则。对支行、分行或总行审批权限内的信贷业务,实行双签审批。

第四,了解商业银行对特定贷款项目的内部授信审批流程,一般步骤如下。

(1)评级授信尽职调查

参与人员:客户经理、产品经理、前台业务部门负责人、法律审查人员。

2)尽职调查

参与人员:授信审批部门审查人。

(3)审议

参与人员:集体审议人员。

(4) 审批

参与人员:授信审批部门审批人、风险总监、行长。

(5)档案入库

参与人员:客户经理、前台业务部门综合管理人员、授信审批部门审查人、授信审批部门综合管理人员、信贷作业监督人员。

第五,了解商业银行的贷款审查审批流程,一般流程如下。

(1)受理申请和尽职调查

参与人员:客户经理、前台业务部门负责人、法律审查人员。

(2)尽职调查

参与人员:押品价值评估人、授信审批部门审查人。

(3) 审议

参与人员:集体审议人员。

(4) 审批

参与人员:信用审批部审批人、风险总监、行长。

(5)信贷档案归档入库

参与人员:客户经理、前台业务部门综合管理人员、授信审批部门审查人、授信审批部门综合管理人员、信贷作业监督人员。

案例点评:

银行贷款是企业进行间接融资的主要融资方式之一,也是企业作融资决策时需要研究和重点分析的内容。

杭金柚(https://www.hangjinyou.com)-专注于:杭州贷款公司,银行抵押贷款,无抵押信用贷款,别墅抵押贷款,杭州抵押贷款房产抵押贷款汽车抵押贷款无抵押贷款,企业贷款、杭州垫资等贷款服务,可以在线申请贷款,也可以拨打电话:17364552093 手机:15336550459进行相关资讯,希望我们杭州老杨见闻的相关分享可以帮助到您!

原创文章,作者:网友提供,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ngenaiba.com/?p=352793

(0)
上一篇 2023年1月20日 上午8:31
下一篇 2023年1月20日 上午8:31

相关推荐

咨询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