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难看+贷款下降+高管流失银行业的冬天是否已到来?_杭州车贷利息,汽车抵押

2014年底至2015年中的牛市致使资金大量从银行流出流入券商,这已让银行“叫苦连天”,而前段时期的股灾,更是将整个金融业“打入冷宫”。而随着上市银行三季报“成

2014年底至2015年中的牛市致使资金大量从银行流出流入券商,这已让银行“叫苦连天”,而前段时期的股灾,更是将整个金融业“打入冷宫”。而随着上市银行三季报“成绩单”出炉,再加上今年以来已有52位上市银行“董监高”辞职,不少银行表示已哭晕在季报前。昨天,又有报道称四大行的贷款总额6年来首现月度下滑。银行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祸不单行!由此,不少人士开始大叫“银行业要进入寒冬啦”!

银行业的冬天真的到来了吗?有些专家认为,的确,银行利润增速的下滑和不良资产率的上升向来是显示银行业进入隆冬的两大信号,再加上中高层管理人才的流失,更是雪上加霜。 

但是,也有一些专家表示,认为凭表面的几个因素就认定银行业立冬还为时过早。 

那么,银行业究竟是否真如一些人所说的,即将面临寒冬呢?业内专家分成了两大派,听听他们是怎么说的吧。 

观点一:银行业已入冬

理由①:业绩差,不良率高

既然认为银行业即将面临严峻形势,那么最好的论证方法就是拿数据说话,而最近最具说服力的数据正是各大银行近期出炉的三季度业绩报告了吧?那就让我们来看看银行的季报告诉了我们什么。

净利润增速持续下降

从表中数据得知,今年前三季度,国有四大行净利润均增速都在1%以下,其中中行0.79%摘得桂冠,而农行以0.57%垫底。不过,这样的增速是高是低?没有概念怎么办?没关系,隔壁就有去年的数据呢!2014年,四大行净利润同比增速都保持在5%以上,最高甚至达到了8.22%,这么一看,差别就大了吧!

而另一方面,相比之下股份制银行的净利润增长情况就普遍好于四大巨头了。其中平安银行净利润177.4亿元,同比增长了13.04%,是股份制银行中增速最高的。 

再来看看地方性的城商行,它们的净利增速则依然位于快速通道内。其中南京银行的表现尤为抢眼,其前三季度净利润52.28亿元,同比增幅达24.61%。

部分银行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逼近红线

第三季度数据显示,农行的不良贷款率已经达到了2.02%,而其它三大国有行则维持在1.45%左右。同时一些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不良率攀升也比较明显,兴业银行不良率升至1.57%,光大银行不良率升至1.43%,中信银行不良率升至1.42%。

除了不良贷款规模增幅较大,拨备覆盖率也普遍下降,有些银行的拨备覆盖率甚至已逼近银监会要求的150%的红线。什么是拔备覆盖率?通俗说就是,如果今年“欠收”了,银行有没有准备好足够的“储粮”去克服困境,显然,拔备覆盖率应该达到一定的高度,银行才算是“有防备的”。 

业内不少人士认为,2%的不良率是一个重要分水岭,2%以下都属于比较健康的水平,然而,尽管已经有部分银行“触线”了,这个趋势却没有减缓的迹象。也就是说,未来一段时间内,银行的不良资产仍很有可能继续增加。

理由②:高管辞职潮汹涌

据媒体统计,今年以来已有52名上市银行高层辞职,或正在辞职(过流程)。年初民生银行原行长毛晓峰辞职后,便陆续传来交行、兴业、中行有高管辞职的消息。不仅如此,传说银行基层员工还出现了“排队”离职的奇观。 

总体业绩差,可分的“蛋糕”小了,僧多粥少,银行从业人士自然也会面临收入减少的情况,能者自然就想走了。当然这或许是有些夸大,但无可否认的是,中国的银行业本身就有较大结构性问题,如国有四大行冗官冗职,规模太大而十分“笨重”,企业文化也偏向机关作风,死板僵硬。另外,由于国有银行的垄断性,竞争压力不大,除了信贷等部门,其对风险控制方面并没有做足功夫。

除了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也表示“最近有点烦”。与四大行不同,股份制银行间的竞争就激烈许多,行业内的收入也是“贫富差距”明显。然而,其运营模式其实也与大行无异,一样是吃大锅饭的模式,较为僵化。而财政部实施了债务置换后,实质上降低了贷款资产的风险,但是却也同时限制了贷款收益,这也让股份制银行愁上加愁。

另外,近些年发展得如火如荼的互联网金融也成吸引传统银行业高管跳槽的一大原因。传统银行虽然也与时俱进努力投入互联网金融浪潮,然而却因本身历史原因或者监管法律因素缺乏活力与创意,自然比不过一些民间资本和草根创业者,但互联网金融作为行业内的新兴事物,具备大部分新兴事物的特质——风险高的同时收益高,因此吸引了银行高管们“弃旧迎新”也不足为奇了。

理由③:银政企连环债 深陷泥潭难脱身 

金融本身是服务于实体经济的。但一旦两者间的循环出现了一定的梗阻,就会很快产生严重的连锁反应!纵观如今中国产业经济,基础设施、房地产等资金重点投放行业因为资金量庞大,回收期慢,资金循环明显远远慢于其他产业,从而拖累社会总体资金周转速度放缓;而制造业面临去产能和去杠杆的双重压力,资金循环体量相对偏小且有所放缓;信贷资产质量下行也造成部分贷款退出资金循环体系,如一些企业出现风险、资金链断裂,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占用的一些金融资源等. 

中国小额信贷联盟秘书长白澄宇认为,破坏信用体系危害很大,企业不得不转由民间渠道融资,且迅速加大融资成本,民间融资也进入历史高峰期。

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债务链趋紧,下游产业资金周转慢拖累上游企业,造成了产业资金循环的进一步受阻,产生了连锁传导效应,而政府项目的贷款金额向来庞大,工程效率也普遍低下,银行自然就坏账累累了。 

观点二:银行业未入冬

理由①:利润下滑预料之中,银行谋划中间业务和综合化经营

相关专家分析称,商业银行的存贷业务收入仍然是其收入的主要来源,中间业务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比重有所提高,但仍不充分。而存贷业务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一方面,在经济转型和升级的过程中,出于风险考量,银行贷款较为谨慎和保守,因此“量”上有所下跌;而央行从去年底持续降息,并力推存款利率市场化,银行利差被削弱,“价”上也有所下跌,因此,利润下滑是意料之中的。 

事实上,银行业在长久的发展中,已逐渐显现综合化经营、金控集团思路,在整个行业顺周期利润下滑的严峻形势之下,这是银行业应对挑战和转型的共同选择。如今,不少银行都在寻求“全牌照”“一站式”经营的路上越走越远,因为这是必须的,只有能够提供综合性全面服务的银行才能获得客户的青睐。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目前,工、农、中、建四大行以及民生银行等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都已通过子公司的形式获得两种以上金融牌照,银行母子公司的模式已现雏形,从公司治理层面上看,银行相比非银金融企业,无论是在资产规模、利润规模,还是在渠道数量、社会融资占比方面,都具有显著优势。

由此,短中期的利润增速下降,其实是在预料之中。当然,不良率的升高确实是银行业的一大挑战,但这不仅仅是银行本身原因,还需要政府改革政策的出台实施和实体经济发展来相辅相成。

理由②:离职更多是个人职业规划考虑,不必过度理解

银行业内人士表示,其行业高管的辞职以及中基层的离职确实比往年频繁,但也并没有一些报道所说的那么夸张。而他认为,高管们的离职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对自身职业规划及前程发展的考虑,是个人原因。当然,也不否认客观上而言,银行业的压力确实越发凸显。

随着银行不良率上升等因素,银行的高管承担的责任未变甚至压力更大,限薪令让一部分人选择离开银行体系也并非不可能,但这并不算是坏现象,行业与行业之间的人才流动也是正常现象。这并非意味着整个银行业就进入了冬天。何况一些国有银行总行层面的高管离职属于职务上调整,并非完全个人因素。

另外,互联网金融的高薪吸引也是高管离职的一大原因。作为新兴的产业,互联网金融更有活力,未来发展空间也更大,不少传统银行高管看中的也正是这个“可能性”,当然,他们同时也要承担相应的高风险。

理由③:银政企连环债困局需以改革发展“疏脉活血”

针对当前企业债务链条趋紧及局部金融风险的现状,部分专家和银行业士认为,这是实体经济增速放缓、经济结构加快调整、经济发展动能转换过程中各种矛盾和问题在金融领域的集中表现。长远来看,需要在积极做好应对的同时,以改革发展为实体经济“疏脉活血”,促进经济平稳运行,这主要有三大方向。 

一是做好应对预案,及时化解和处置各类风险隐患。二是推动银行业改革创新,在改革发展中促推经济金融平稳运行。三是进一步理顺监管体系,强化对企业资金的撬动作用。 

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并存,两种体系之间形成了两套定价机制,要化解影子银行系统的风险,还是要让非正规金融阳光化,规范化,让有能力的非正规金融合法化,也就是要放开金融机构牌照。同时进一步促进利率市场化进程。

总结:面临挑战 银行业需做好“过冬”准备

虽然许多业内人士认为社会各界没必要对此次银行业略显难看的“成绩单”以及昨日公布贷款减少的数据过度解读,过度夸大。但小编认为,无可否认的是,在利润增速大幅下滑,不良资产率上升,贷款业务缩窄的情况下,银行业确实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或许银行业还不能说进入“寒冬”,但的确是有已经来到“霜降”的征兆。

杭州老杨见闻-专注于:杭州贷款公司,银行抵押贷款,无抵押信用贷款,别墅抵押贷款,杭州抵押贷款房产抵押贷款汽车抵押贷款无抵押贷款企业贷款等贷款服务,可以在线申请贷款,也可以拨打电话:17364552093 手机:15336550459进行相关资讯,希望我们杭州老杨见闻的相关分享可以帮助到您!”

原创文章,作者:网友提供,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ngenaiba.com/?p=168396

(0)
上一篇 2021年12月7日 上午7:29
下一篇 2021年12月7日 上午7:30

相关推荐

咨询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