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股交中心拟增设理财产品_怎么贷划算,怎么样

与成立之初天津、杭州、上海三地股权交易市场“三足鼎立”的市场格局不同,过去一年间,中国场外市场建设已悄然升温,杭州、浙江、杭州、浙江、浙江、新疆等多地的股权交易市场挂牌。有市场分析人士测算按“一省一家”的原则,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有望超过31家。就在过去的一个多月,券商柜台交易业务、首个全国性场外市场也相继启动。  1月23日,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下简称“上海股交中心”)副董事长、总经理张云峰接受了早报记者采访。上海股交中心目前已有48家企业挂牌交易,其“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份转让制度体系”近日获得2012年度上海金融创新成果奖一等奖,该制度体系填补了国内场外交易市场业务规则制度体系的空白,同时具有大量突破传统的创新理念。  在张云峰看来,公平公正、控制风险、讲求效率是运行市场的三个基本要素,“过去一年的运行,上海股交中心力求规范,在保证公平公正、风险可控的情况下,我们其实可以尝试逐步逐步地拓展市场效率。”  张云峰介绍,上海股交中心有意在今年打造第二个交易报价平台,发布私募股权基金LP(有限合伙人)份额交易、企业重组、企业贷款、有限公司股权转让、银行(行情 专区)理财产品交易、信托受益权交易等一系列信息,“一边将现行的区域性市场做好,高标准严要求,为今后获得转板资格做准备,一边尽可能地做大第二平台,在这个创新实验田运作成熟的项目可以向我们的现有市场输送。”他并称,这是他心目中上海股交中心较理想的角色定位。  入职上海股交中心之前,张云峰曾是申银万国代办股份转让业务总部总经理,他负责的部门是当时所有参与新三板业务中惟一实现盈利的,包揽了所有新业务的第一单及所有市场排名指标的第一名。  张云峰还是少数几个参与起草中国场外市场方案,并仍在从事中国场外市场建设工作的人士之一。  拓展经纪业务  吸纳全国投资者  东方早报:上海股交中心在年初提出要更充分地发挥“股份交易中心、资源集聚中心、上市孵化中心、金融创新中心”四方面功能,更好地为中小公司提供全方位、立体化、一站式、综合(行情 专区)性金融服务。在场外市场竞争愈发激烈的环境下,如何去实现这些目标?你有哪些新的思路和计划?  张云峰:我们要做四个转型。第一个转型是在现有市场上大力开展中小企业私募债的发行和交易。中小企业私募债广泛的社会需求,也是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的非常有效的方法和途径,比较股权融资,它不稀释企业原股东的股权,较银行贷款相比,它的期限更长,很适合中小企业融资。  第二个转型是研究发挥解决目前IPO(首次公开发行)的堰塞湖问题的功能,对正在主板、创业板(行情 股吧 买卖点)排队上市的企业分流,先到上海股交中心挂牌和融资,待条件成熟时再转主板或创业板。  第三个转型在现有的股份转让交易市场平台之外,再搭建第二个平台,会在这个平台里发布各类交易信息,进而为企业提供各种综合性的金融服务。我们将尝试通过上述新设的网站来解决当前一些困扰着我们投资机构的难题,发布私募股权基金LP份额交易、企业重组并购的信息,在时机成熟会发布银行理财产品和信托收益权的转让信息。  据统计,5年前做私募股权投资的,现在能够顺利退出的不到两成,但是如果资金到期了,得还钱了,还不出来怎么办?我们的网站,也就是前面所说的“第二平台”就计划发布LP份额交易的信息。这个平台还会发布重组和被重组的信息,我们会以财务顾问的角色介入,促成企业间的重组。平台还会发布企业与银行间贷款对接的信息。平台也会发布目前未达股份转让交易市场上市要求的公司的股权交易的信息和报价。  这个平台还会尝试做一些衍生产品交易,比如银行理财产品,比如信托计划,等等。  第四个转型,我们会在2013年从试点开始逐步发展经纪业务会员,也就是代理开户和开发客户的会员单位。实际上我们已经着手推动,通过合作、授权的方式发展,目前有好几家正在试点。  这些将来都可能会在我们第二个平台的市场里陆陆续续推出,将来这个平台里一旦哪些业务成熟了,得到监管层的认可了,我们会考虑逐步把这个业务移到现有的市场里来。  这么做是为了把我们投资者的范围从上海扩容到全国。目前,我们的投资者基本上都在上海,有两千户左右,其中机构投资者占一成,个人投资者占九成。但这些投资者都是精品投资者,对我们的市场比较认可,也愿意在我们这个市场里投资,虽然人数不算多,但他们的确能发挥作用。将来我们的挂牌公司多了以后,这些投资者显然不够,所以开展经纪业务合作是我们2013年重点要做的一项工作。  东方早报:怎么会想到提供LP份额转让、理财产品和信托收益权转让的服务?第二个平台具体如何运转?  张云峰:这里的理财产品特指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不包括代销产品。事实上,银行理财产品和信托计划转让都是有实际需求的,因为通过转让,才能够活跃起来,才能够释放风险,这是最主要的问题。  具体的转让方式是,交易价格由交易双方确定,我们的系统平台只发布转让和报价信息,对于有交易意向的双方,我们提供场所、法律服务等,双方谈妥签订协议,再到银行去办理变更手续。  这项业务不会太简单,LP份额交易则相对容易,也采取发布报价信息且当面撮合交易的方式。这些拿来转让LP份额的项目不一定是差的项目,只是五年之内它退不出来,说不定到第六年就可以退出。这和股票是一回事,交易完成以后,接盘的那个人享受受益或者承担风险。  “企业把关继续从严”  东方早报:通过近一年的运营,上海股交中心有没有计划在未来对现行的制度框架进行微调?其中哪些部分是可以作出变通或突破的?譬如市场普遍反映,上海股交中心的投资者开户门槛相比其他市场而言比较高,在2013年,上海股交中心是否会考虑微调或降低门槛?  张云峰:确实上海股交中心投资者入市的门槛在整个场外市场中是最高的。我们的门槛是要有两年投资经验且拥有100万元以上金融资产。  这么高的要求在市场建设开立初期为了有效地控制风险是必要的,现在是否放宽要根据这个市场风险控制的水平和实际运行的情况来确定。适度放宽投资者进入,有利于市场活跃度的提高。  在企业把关这方面,我们也面临类似的问题。上海的市场成为目前场外市场中把关最严的市场,连全国性的新三板市场都放宽了。  新三板要求企业在提交挂牌审核材料(行情 专区)时无须递交工作底稿。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有的市场根本连审都不审。这么做也是为了在上市公司的数量上不弱于其他市场。上海股交中心还要求企业交工作底稿,所有上报材料加起来有一纸箱。  从过去交一纸箱资料变成现在的少量资料,说明市场已经在发生变化。面对这个问题,2013年上海的场外市场何去何从,这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  我个人的观点是还是要严格把关、规范运作、厚积薄发,一定要做成精品市场来示人。  为什么这样做呢?因为只有这样做了,我们才可能有“转板”的资格。场外市场要设立转板机制,这从2007年就开始说了,也很难做,但如果一个市场连审核都不审核的,你谈什么“转板”?只不断规范、做成精品,才有可能“转板”。  所以现在我个人观点还是应该坚持住,我们还是得在这个门槛上不能动摇,还是要死守自己的底线——从严对挂牌企业审核。只有这样,我们才具备“转板”这种可能性。  我们再说设立市场有三要素。第一个要素是公平公正,就是不能损害谁的利益,一定要公平才行;第二个要素是要控制好风险,别出事;第三个要素就是要讲究效率,市场没效率可不行。  但控制风险和讲效率之间是有矛盾的。具体到操作层面,当风险控制不好的时候,就要损失效率,而风险控制得好的时候,要尽可能放大市场的效率,这是做市场的三条基本原则。从这三条来看,可以大体的评价一下我们上海股交中心过去的一年,应该说风险可控。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其实我们可以逐步逐步地拓展一下市场的效率。  解决流动性问题  东方早报:你已经想到的提高市场效率的办法有哪些?  张云峰:刚才提到的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吸纳更多的投资者入市,在目前市场流动性不足的情况下,T+5是不是可以改成T+1或者T+2?  T加几主要是来抑制流动性泛滥的,而非指连续交易或非连续交易。中国的资本市场很早之前是T+0,为什么要变成T+1?就是因为流动性泛滥,大量的投资者被套牢,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有些人空手套白狼,不用出钱买了一大堆股票晚上就把它抛了,一抛就一大笔钱进账,它导致了一些后果。  在我看来,当市场不活跃时,T加几应该以促进流动性的目的来设计,吸纳更多的投资者入市。  在此之外,我觉得还有一个问题——突破200人的问题。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督管理办法自1月1日起已开始执行,但具体怎么执行?  这一管理办法实际上约定三方面内容:第一,企业在已达到200人股东的时候要履行什么程序;第二,到了200人,企业变成公众公司了,要履行哪些义务,比如信息披露有哪些要求等;第三,当企业的股东达到200人了,再往上增加人数的时候,需要履行审批程序了。  所以它基本上约定了三个问题,跟在哪个市场、上哪个市场没有任何关联性。好,既然没有关联性那一个问题来了。由于现在的国务院38号文件规定,我们这一类区域性的场外市场是不能有超过200人的企业的,也就会造成一个结果,哪里都不去上的企业股东可以超过200人,上了主板、新三板的企业也可以超过200人,唯独居于不挂牌和上市之间的区域性市场挂牌企业股东不能超过200人,这让人很匪夷所思。  那还不如让这类企业在我们市场里头,我们给监管着。超过200人的企业遍地都是,我认为我们这一类市场可以突破股东200人受限的问题。  要解决流动性的问题,还可以引入做市商机制。  做市商制度源于柜台市场,并发扬光大于柜台市场,最适合于交易不活跃的市场。这里我想再澄清一个概念,很多人都管我们叫OTC(柜台交易市场),其实OTC已经没有了,OTCBB(场外柜台交易系统)也是过去遗留下来的一个名字。  什么叫OTC?OTC就是一手交钱,一手交票。当你的股票变成符号,当股票的交易是在同一台计算机里头成交的,这就叫集中交易,不能再叫柜台市场了。  电子化系统出现后柜台市场逐渐消失,但从这个市场当中衍生出来的做市商制度被保留下来。因为做市商制度有很多好处:它活跃市场,同时可以平抑风险,还可以起到引导投资的作用。  这个制度最适合在投资者没有什么投资方向、市场交易活跃度不高的情况下用。当这个市场足够活跃了,做市商制度也就寿终正寝了,市场的参与者会更愿意用一种效率最好的制度——电子化撮合交易。也因此,做市商制度带有引领性质,很适合这个市场,真的要把这个市场做好,需要引入做市商制度。我对这个制度抱有很高的期待。  东方早报:怎么样的做市商制度比较适合我们现在的市场环境?  张云峰:其实做市商制度没什么大的风险,但有道德性风险。道德性风险一定要靠市场机制去屏蔽它。也就是说,一定要有两家以上的机构来做市,建立互相制约的做市商机制。  做市商交易和集中交易不一样,集中交易是投资者与投资者之间的交易,你想卖我想买,撮合成交;做市商交易是投资者之间不再进行交易,所有的投资者都与做市商作为交易对手进行交易,你买股票从做市商那里买,我卖股票也是卖给做市商。那么按照什么价格卖给他或者向其购买呢?是做市商来定价。  价格是否公允?做市商的义务是尽可能要去公允报价,但它也有可能不公允,但两家或两家以上就可能会公允。一家价格出高了,另一家会给出合适的,交易量会流向定价合理的做市商,所以一定要有双方博弈的机制。  转板机制  “与新三板互通可先行”  东方早报:你前面说要把上海股交中心做成精品,为今后推出的“转板”做准备,你最希望企业往哪里转?  张云峰:创业板和主板,符合哪里的条件就转哪个板。  我们理解的“转板”并不是说还要按照现有的上市条件走一遍,而是当公司治理符合上市条件时,不用走发行的程序,直接走上市程序。  IPO,我们叫作“首次公开发行并上市”,很多人把这两个概念混为一谈,都以为发行股票和上市是一回事,实际上它们遵循了两个不同的条件——证监会的发行审核委员会只负责发行,发行完了以后再去交易所申请上市,交易所还有一套审核机制,交易所的上市审核委员会表决通过了,才可以去上市。它是两套程序。我们所说的“转板”就说的是前面的那一套不要了,不发行直接上市的过程。  至于刚刚启动的全国性场外市场交易所,我们的意向是在上海股交中心与主板、创业板建立转板机制之前,在转板方面与它先有一个互动——上海股交中心的企业可以到新三板去且不需要审核,它的企业也可以到我们这儿来,我们也不审核,我们想做这样一种互动,这也是我们为之准备的。  从理论上看,我们与新三板之间的关系相当于什么呢?新三板是CCTV(中国中央电视台),我们的上海股交中心是东方卫视,它是中央管的,我们是地方管的,但是我们的受众群体是一致的,都是所有能收到信号的观众。CCTV有天然优势、有资源,名气大,但是也不能排除东方卫视在某些节目里超过CCTV。比如说达人秀,说不定就超过你了。这样的关系就就比较合理一些。  市场与电视频道一样,服务的范畴是没有界限的,服务的对象包括企业和投资者,如果在某省注册的企业去国外的柜台市场挂牌可行,而在国内其他地区的柜台市场挂牌不可行,这是难以理解的。(东方早报)

杭州老杨见闻-专注于:杭州贷款公司,银行抵押贷款,无抵押信用贷款,别墅抵押贷款,杭州抵押贷款房产抵押贷款汽车抵押贷款无抵押贷款企业贷款等贷款服务,可以在线申请贷款,也可以拨打电话:17364552093 手机:15336550459进行相关资讯,希望我们杭州老杨见闻的相关分享可以帮助到您!”

原创文章,作者:网友提供,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ngenaiba.com/?p=141191

(0)
上一篇 2021年11月21日 上午6:18
下一篇 2021年11月21日 上午6:18

相关推荐

咨询顾问